宁波拜特解读工信部再出重拳新能源

此前,许多传统车企在拿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后,并未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此次工信部拟取消30家企业生产资质,适时清理将有利于梳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混乱局面,提升国内新能源车的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从年的2.2万辆,到年的77万辆,仅仅只花了4年的时间。然而,成也政策败也政策,伴随着补贴退坡政策的逐步实施,相关新能源车企业绩发生大幅波动,从大家已发布的上半年报表来看,“下滑”、“亏损”的字眼层出不穷。

不少车企在半年报中提到,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补贴政策调整。过渡期内上牌的新能源客车按照年新能源客车补贴标准的0.7倍补贴,过渡期后的补贴标准较年最多下降了40%,补贴金额创新低,对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有车企表示,当前新能源车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今年新能源车补贴大幅下降4成

于是乎,不少企业开始削减新能源车的产能和销量。从之前工信部披露的新能源车企的积分情况来看,部分车企上半年的新能源车积分为零,这也意味着这部分车企上半年的新能源车销售量为零。白白浪费着新能源车的生产资质,但却不能真正的产出,而后进入的造车新势力却为资质发愁。

对于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整个新能源车行业表示深恶痛绝,此前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就对这种行为进行过公开的“炮轰”。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也提到,这部分车企“居心不良”,希望利用手中的资质大捞一笔。因此,对于资质的清理已显得势在必行。

资质专项清理肃清资质乱象

前不久,工信部发布了首批《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清单,清单披露了在过去一年内拥有新能源车生产资质,却未实际产出新能源汽车的30家车企名字。而从清单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华晨汽车、哈飞汽车、广汽本田、万向电动汽车、山东丽驰新能源等相对知名的车企也榜上有名。

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汽车行业退出机制”,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新能源车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通知表示,上述车企如有异议,可在9月9日前的公示期内反馈意见。

这也意味着,这30家被特别公示的车企如果想要恢复生产新能源汽车资质,必须在9月9日之前及时补充相关数据。而再次启动生产则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核查项目包括生产企业在设计开发、生产、一致性保障、售后服务以及安全保障四方面能力。若不能通过审查则生产资质撤销。

30家车企1年内新能源车销量为零

调研发现,这也是工信部今年发布的第三份僵尸车企清理名单。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即将进入退出执行流程的34家车企名单;5月,工信部再次宣布共58家车企进入为期两年的公示期。现如今,针对新能源车“特别公示清单”的发布,被认为下定对“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的清理决心。

所谓的新能源车生产“资质”,通常被理解为发改委针对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生产和销售的核准。传统燃油车企并不需要向发改委申请新能源车项目核准,换句话说传统燃油车企业本身就具有新能源车资质。因此,在新能源汽车补贴追逐中,涉足生产新能源车的传统燃油车企业比比皆是。

而随着补贴退坡,获得生产资格却最终没有产品推出的传统车企不断增多。而对于新能源车造车新势力而言,在核准了16个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后,发改委从年6月开始停止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审核。新能源资质就成为稀缺资源,新势力只能选择高价购买、或选择传统车企进行代工。

前不久,天津一汽夏利发布公告称,拟以不低于1元的价格抛售子公司一汽华利%股权,附带转让条件是受让方须得保证归还华利汽车至少8亿元欠款,并且转让价格不包含华利汽车的土地、房产。尽管条件苛刻,但为了解决资质问题,造车新势力拜腾主体公司南京知行汽车表示接受。

拜腾汽车拟8亿收购一汽华利股权

再来看蔚来汽车选择与江淮联姻,走代工的道路。通常对于新兴造车企业而言,在接触造车这个陌生领域时难免迷途,选择有经验的老伙计带带也属常理。然而事实却是,由于新能源车行业的准入限制,在自身没有造车资质的情况下,与江淮合作,也是蔚来实现产品尽快上市的无奈的选择。

造车新势力曾被称为门外的“野蛮人”,而与之对应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则被戏谑为古板的“老人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被生产资质锁住了咽喉,“野蛮人”不得不向“老人家”低头示弱。然而,传统汽车企业大多“积弱多时”,自身创新不足、销量不稳,如此委身实在是有损于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许多传统车企在拿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后,并未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此次工信部拟取消30家企业生产资质,适时清理将有利于梳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整治新能源产业散乱局面,提升企业研发和生产进度。不过在笔者看来,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提升竞争实力从大国到强国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万辆。另据工信部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而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强中,中国占据四席,可谓“五分天下有其二”。新能源车基数很大,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而其中最突出的是,国内新能源车庞大基数背后,“虚火过旺”、“大而不强”的现象却始终存在。按照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的说法,国内新能源汽车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在加剧,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却不足,产业出现盲目扩张的态势,且部分领域投资已出现了过剩的苗头。

补贴政策推动结构性过剩加剧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孙逢春认为,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与新能源车资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前,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生产资质的问题,又导致这个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如今卷土重来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孙逢春认为,“虽然汽车企业倒闭了,但是其生产资质还在,后来新能源车火热,那些原本倒闭的企业又纷纷出来搞新能源汽车。本来这部分过剩的产能已经被消耗掉,现在又重新起来,再加上新的造车势力进入,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又重新出现。”所以生产资质的清理行动非常必要。

正如上文所说,除了资质乱象引发的产能过剩的隐忧,传统汽车企业绝大多数已“积弱多时”,自身创新力不足不足,盈利能力不足。如为小鹏汽车代工的海马汽车,今年1-8月销量仅为辆,同比降幅高达42.26%。净利润方面,海马汽车上半年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暴跌-%。

而造车新势力普遍干劲十足,资本和技术实力雄厚,在渠道开拓上也是不遗余力,甚至已开始亮相世界资本舞台。譬如造车新势力中风头最盛的蔚来汽车,已于9月12日晚间已在美股成功上市,前途可谓无可限量。如果仅因为资质的问题委身于传统车企,只会导致新势力竞争力越来越弱。

现如今,新能源车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之间激烈的竞争,更要面对国外新能源车企的大举入侵。自7月28日起,新能源车领域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资数量要求将正式取消。随后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独资建设特斯拉超级工厂,初步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

上海已成为特斯拉新的掘金地

除此之外,福特与众泰合资生产的电动车,江淮与大众合资生产的电动车,预计都会在近1年时间内上市;而年之前,仅大众、福特、日产、奔驰、宝马这五个跨国品牌就将有余款电动汽车投放中国市场,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技术没有突破前景堪忧。

“此前,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补贴、限购、限行豁免等政策驱动,如今在补贴退坡、牌照有限等条件下,如何提升企业自身驱动力、补齐技术短板,将成为可持续高速增长关键。时至今日,想要弱化电动汽车对燃油汽车的绝对优势,必须要从资质的专项清理入手。”业内人士表示。

仔细品味首批《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清单不难发现,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除撤销资质外,至于其已经进入到《免征购置税目录》的车型也一并撤销。这也预示着,资质清理不光能改善新能源车行业产能过剩的难题,更为政策扶持优强提供了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第五届中国动力电池大会

行行

赞赏

长按







































北京安全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qif.com/gqft/3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