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第三代发动机介绍15TM

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35687.html

引言

小寒时节,中国北方迎来了年的第一场雪,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但处于中国南方大地的广州,依然和风旭日,暖气洋洋。而在这温暖的日子里,广汽大学GE1班特色学习活动—百家讲堂又与大家会面了。继前两期的成功举行,年1月11日为华工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是第3期《广汽第三代发动机介绍(1.5TM)》,更为这温暖时节增添了许多的热烈元素。

讲师简介

孟志永

孟志永副主任,来自广州祺盛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内燃机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发动机相关工作,参与了广汽自主品牌发动机的建设,见证了广汽自主品牌发动机由追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

引言

与前两期一样,本期也邀请了华工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活动由班级宣传委员赖超喜主持并开场。

随后,孟志永开始正式讲解,他以近期两个重大事件开始本次的分享。

1、年11月3日,中国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举行了年“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史绍熙人才奖”颁奖仪式。广汽集团“GAC小排量汽油机平台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项目荣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坚荣获“突出贡献奖”。拿下中国内燃机学会两大最高奖项,是行业对广汽自主品牌发动机技术领域雄厚研发实力的认可。

2、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年评价结果,以广汽研究院为核心的广汽集团被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96.4分被评为“优秀”,名列全国第六、汽车行业第一。

通过以上两个事件,充分说明广汽集团的技术研发能力已经得到国家和行业的认可。

乘用车动力总成电气化是大势所趋,但内燃机仍在动力总成系统中占据必不可少的地位。本次分享主要围绕三个部分进行:

1、广汽自主品牌发展历程;

2、1.5TM发动机的技术特点;

3、1.5TM发动机的性能表现。

广汽自主品牌发展历程

首先,孟志永详细介绍了过去十年期间广汽发动机的发展历史。第一代发动机已经具备了双级可变气门正时、可变进气歧管、双平衡轴、发动机启停、涡轮增压等技术,成功搭载在GA5、GS5、GA3等车型上,为广汽自主品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代发动机融入了高滚流气道、GCCS燃烧控制系统、bar缸内直喷、分流冷却、树脂齿轮平衡轴、可变机油泵、静音链等技术,搭载在GS4、GS8、GA6、GA8等明星车型上,成功的把传祺推向自主品牌的高端。而第三代发动机,更是在二代基础上更近一步,实现双流道增压器、米勒循环、高压/低压EGR、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电加热节温器、bar缸内直喷,应用在全新GS3、GM6、GM8、GS8上。在短短的十年间,广汽凭借着学习、借鉴、吸收、消化、研发、创新等一系列行动,已经开创了三代发动机,目前正在开始第四代发动机的研发,这充分证明广汽集团已经拥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和人才储备。

1.5TM发动机的技术特点

接下来,孟志永介绍了1.5TM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它不带GPF就能满足国6b排放法规,而且热效率最高可达39.4%(LPEGR),升功率约75kW。更重要的是它涵盖了Miller循环、进排气连续可变VVT、bar直喷系统、可变机油泵、电子废气阀、水冷中冷器、低压EGR、分流冷却系统、整机轻量化设计、低摩擦技术、NVH优化等特色优点。概括来说,有6大技术特点:

1)高效燃烧系统。滚流比/流量系数优化、湍流强度优化、活塞顶面专利设计、bar喷雾靶点和宏观形态优化布置都使燃烧系统得到效率的最大运用,而基于光学单缸机的高效低排放Miller燃烧系统原型更是把缸内气体混合、点火、燃烧等特性进行视频分析,对发动机的做功行程进行高效仿真。

2)低摩擦设计(高效润滑系统)。它采用两段式可变排量机油泵,通过电控切换高压、低压模式,相对传统的油泵设计,能耗得到较大的减少。

3)先进的热管理。并联式冷却水套能够实现缸体水套与缸盖分流冷却来快速暖机,实现双调温器来达成缸体缸盖不同温度控制。电子水泵按需冷却,同转速下根据负荷控制流量,暖机阶段可ON-OFF控制,实现快速暖机。

4)集成化的曲轴箱通风系统。通过高度集成设计、诊断式通风管及防结冰设计。

5)NVH优化。由于三缸机往复惯性力矩不平衡和1.5阶燃烧激励,1.5TM发动机采用了轻量化结构设计并优化各系统结构,使得整机NVH接近4缸机的水平。

6)先进的工艺。1.5TM发动机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如GCCS燃烧控制系统、bar直喷、先进的热管理、低摩擦设计等,使1.5TM热效率达到了38.5%。

在介绍完1.5TM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后,大家充分了解到了广汽乘用车这台发动机,之所以能够取得了权威的认可,对每一个结构的设计及优化的程度,都是精益求精的,只有每一个部件做到最极致的状态,综合起来,才能形成一台高性能的发动机。

1.5TM发动机的性能表现

那么在最后一个章节,孟志永重点讲解了1.5TM发动机的性能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水冷中冷系统与低惯量高脉冲增压器,使发动机扭矩响应提高13%~24%,实现百公里加速9.79s,为国产发动机少数低于10s的发动机。

2)这是发动机热效率达到38.5%首款自主品牌量产车,Nm的扭矩、Kw的功率,实现了百公里油耗5.9L,对比国内自主品牌发动机,名列前茅。

3)通过对标、数模实物评审及对过往不良检证,祺盛动力共反馈修改意见项,其中研究院采纳项,有力的推进了1.5TM品质提升。

回顾整个课程,孟志永总结道:广汽新一代1.5TM发动机整体性能已达到热效率38.5%,升功率约75kW,可不带GPF达到国6b排放标准,广汽自主品牌发动机历经3代,已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迈进。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源于向顾客提供“高效”“可靠”产品的奋斗目标,而这需要各领域密切配合,才能为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保障。

讨论|问答

在孟志永同学精彩的讲解之后,还进行了讨论分享和知识小问答环节,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华工的老师、同学们也参与其中。孟同学对老师、同学们所提出的疑惑进行了认真的解答。

最后,华南理工大学王迪教授为活动进行了总结。

特邀嘉宾之课后总结

大家好,在孟主任分享的过程中,我也在认真观察和思考。

首先从课件的制作水平上,图文并茂,数据详实,还有视频和动图辅助理解,甚至还有仿真模拟等,相比较高校的教学课件,更加生动活泼。在PPT形式上非常值得老师和研究生学习借鉴,希望今天到场的几位华工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

从本人的研究方向上,我也在思考从发动机的摩擦、热效率、热管理、增压泵等方面,如何与我的研究方向—3D打印进行紧密联系和运用?发动机中的哪些部件可以通过3D打印进行制造?如果3D打印实现不了的部件(例如耐摩擦部件),其他教授的研究方向上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其实目前行业内,在热管理、增压器的3D打印技术还是有很多公司和学者在研究,而增压器的增压效率、散热效率、内部的复杂管道等特点,也非常适合3D打印技术的应用,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

另外,我感觉发动机领域有非常多的专业内容,广汽近年来在发动机领域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作为华工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需要多向企业学习。广汽大学工程管理培训班开展的百家讲堂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增进了校企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希望未来能够实现3D打印技术在发动机中的更多应用,更好的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结束语

发动机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本次培训,使大家加深了对广汽自主品牌发动机技术的了解,拓展了思路和视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百家讲堂,堂堂都是好课,期待接下来的精彩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qif.com/gqft/6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