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index.html文|JackieLXX.图|网络这其实是一条“过时”的新闻:在北京车展前一天,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分别与爱信签署合资协议,宣布成立了两家新的合资企业来负责生产和销售FF6速自动变速箱。两家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均为1.17亿美元,爱信在合资公司中持股60%,每家企业计划年产能都为40万台、将在年投产。不仅如此,爱信同日还宣布其子公司唐山爱信在原有生产手动变速箱的基础上进行扩充重组,引进了AT组装生产线,年产能预计达到40万台,计划将于年8月投产。此外,在更早的4月23日,天津艾达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爱信占股80%、与一汽的合资企业——FF6速自动变速箱生产线设备安装启动仪式在天津举行。据悉,该项目将在年4月投产,生产能力为30万台/年。事实上,查阅环评报告可以知道,天津艾达在FF6AT上是一次性规划两期工程,年产能高达80万台。毫无疑问,爱信正在中国市场大举投入前驱6AT变速箱的投资扩产,这被爱信视作“构建年万台自动变速箱产能规模”的重要一环。然而,放在中兴事件之后,爱信的这一举动引人揣测:如此大规模的投放——接近万台的新增产能——是否会扼杀自主车企在变速箱领域的发展空间?在驾仕派看来,爱信此次在中国市场进行6AT变速箱的“倾销”,更大的可能是爱信判断6AT变速箱技术即将进入末期,利用中国市场目前庞大的燃油车规模最后再进行一轮“利润压榨”。我们必须承认,爱信FF6AT的确是目前中国市场中比较优秀的中低扭矩变速箱,标定和匹配都非常成熟,平顺性与可靠性也远好于大部分国内车企自主开发的双离合变速器。但是在此之前,爱信比较吝啬于将6AT变速箱投放给中国企业,甚至包括是上汽、广汽在内的大型汽车集团都很难大规模用上爱信变速箱——比如去年传祺GS8就因为变速箱产能问题错失了冲击更高销量的机会。可以说,仅能选择高成本的爱信6AT,很大程度上拖累了自主车企自动挡车型在国内的普及速度。可是现在市场环境正在发生转变,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在欧洲市场开始大规模投放,而美国车企选择联合开发或者采购ZF的高挡位变速器——爱信的前驱6AT开始逐步被淘汰。最典型的例子是宝马UKL前驱平台也开始选择麦格纳的7DCT变速箱,更换的理由是性能更好、油耗表现更佳,并且可支持48V轻混技术等。在国内市场,自主车企也已经意识到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趋势,并且还要考虑PHEV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很多都转向了7DCT的开发和适配。包括吉利、海马、长城、长安等自主研发动力总成的企业,都已经把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放在了未来动力总成战略的核心位置。比如吉利对于7DCT的产能规划早在年就做了50万台的预期,长城汽车更是对自主研发的7DCT做出万台/年的规划,此外像海马汽车这样的非一线车企也对自主研发的7DCT确定了10万台的年产能规划。可以说,即便没有爱信6AT,这接下来一轮自主品牌的产品投放期,自主车企也能够实现自动挡车型比例大幅度提升。这时候,爱信就比较尴尬了,一方面合资产品在逐步淘汰6AT,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也有了新的选择,总之爱信6AT不再是奇货可居。显然,从爱信的角度来说,现在和自主品牌大户合作是一个“最优选择”——低扭矩的FF6AT还是可以放在中低端车型上,又或者对于可靠性敏感的用户有吸引力。而对自主车企来说,在变速箱环节既然没有再被掐住脖子了,同时也有足够的“备份技术”,爱信如果愿意“低价销售”,因此从商业角度上说也是很合理的选择。那么为什么爱信第一轮选择的合作对象会是广汽和吉利呢?据说,爱信其实和国内大多数主机厂都进行了谈判,但到目前先谈成的是这两家。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广汽背靠的丰田,算是爱信最大的合作伙伴,而且广汽传祺本身就是自主品牌中选择爱信变速箱的主力客户;吉利也是类似逻辑,爱信是沃尔沃重要的供应商,新品牌领克由于与沃尔沃共用平台的原因也采购爱信6AT,双方达成协议也是理所当然;一汽那边的扩产自然不说,无论是一汽大众、一汽丰田还是一众一汽自主品牌,爱信都是“老伙伴”了。至于长城和长安为什么没加入,这个比较让人好奇。长城可能是习惯于规模效应的思维,主推1.5T+7DCT的组合覆盖所有中低端产品,同时2.0T+7DCT覆盖高端产品就足够了,在其低扭矩发动机并不多的前提下的确没必要再搞一个合资变速箱生产企业。而长安汽车方面其实应该是爱信的另一个大户,目前长安在自动挡车型上也主打爱信6AT变速箱,只是现在长安自主研发的湿式7DCT也是有的,东安动力的6AT也是要支持的,所以只能谈不拢了。驾仕总结:总体而言,爱信这次在国内大规模投放FF6AT产能还是因为这项技术竞争力在变差,通过规模成本来获取最后收益。这一点其实和早前丰田决定在中国市场国产化THSII类似,HEV技术在中国已经能够看到末路的时候最后再来挣一波。事实上,这种投放其实已经很难影响到当下中国企业的动力总成路线了,也不会因为有爱信这一轮6AT的投放就造成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缺失。当然,你要说爱信6AT这样的操作有没有一些负面影响,我们认为还是有的。主要受影响的可能是东安6AT,这具变速箱原本想的是依靠价格优势和中低扭矩匹配来赢得爱信的市场,可是爱信的反手一击就让东安有点郁闷了。不过爱信毕竟主要是和大厂在合作,东安依然有比较大的空间去争取二三线自主品牌,尤其是还有长安这个同门的支持,也是能够活下来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要是没有东安6AT的出现,爱信或许也不会这么突然的与两家自主大厂签约——东安6AT,就是中国变速箱核心技术的“备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