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蓬勃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年,中美合资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次年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进入国内早期汽车消费者眼帘,年一汽-大众也随之而来……而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汽车产业紧随合资企业带动的浪潮飞速发展,进入辉煌的时代。不过,事实并不是谁家都能天天欢喜,今天,车有范儿就跟大家聊一聊近些年来,那些“有劲儿使不上”和“后劲儿不足”的合资汽车品牌。当然我们归纳的这些品牌并非在中国市场一无是处,甚至曾经也有过高光时刻,只不过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策略上的问题。也许是技术、产品,也有营销方式、市场研究方向的失误,多重维度导致了销量堪忧,好车不火,甚至有的品牌最终还略显悲情的退出了中国市场。
01.
DS曾经入华销售时的确被给予了厚望,它被美誉为浓缩了法式汽车浪漫主义色彩的同时,又将顶级设计豪华理念赋予汽车工业的先驱。法国人对DS有着这样的认知可不是空穴来风。早在上世纪50年代,DS在巴黎车展亮相时,就以他们引以为傲的设计和超前的技术引发了一阵轰动。而且DS又有“总统光环”的加持,特点也非常明显地有别于传统的豪华品牌。但实际上,作为雪铁龙旗下的一个系列,DS虽然在汽车设计上有着更高层次的认知,但很难以“豪华身份”走入中国市场,这本身就是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隔阂和误区。在起初进入中国市场时,DS还有望冲击一些宏伟目标,但随着与雪铁龙风格化、差异化的降低,以及消费者愈发难以接近的调性,无奈DS如何在外观内饰设计上精雕细琢,也难以挽回长安汽车与标致雪铁龙,以股东双方的身份将长安PSA,长安谛艾仕进行股份%出售的抉择。而如今,在宝能集团正式接盘长安PSA的日子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形势在向着积极方向扭转。但人们依旧还是能够明显感知到法系车在国内愈发困难的走势,未来究竟如何,这谁也说不好。02.
说到“一马”和“长马”人们总是会带入很多调侃色彩,至于两者合并的消息绝大多数车迷也早有耳闻,那究竟为什么马自达在近些年总会在“销量不佳”这个话题上被人重点提及呢?有人说,马自达卖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怪梁家辉先生,但实际上早在年中国香港电影《黑金》抛出“开马自达塞车”这个梗之前,马自达早就在中国消费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年正赶上马自达加强海外扩张,继续寻求利润空间,这才促使了早年间海南马自达合资汽车公司的成立。因此要说国人对马自达最早的印象还要源于海南马自达车型,后期一汽马自达将马自达6引入国内后,最杰出运动性能B级车的称号也非它莫属,着实让马自达品牌在国内红极一时。但随着小排量涡轮发动机技术的革命涌现,始终在国内市场车型搭配自吸发动机的做法逐渐成为了人们不选择马自达的重点理由。而且,“轴距加长”、“终端优惠”这些喜闻乐见的趋势与套路,马自达始终不感冒。家族车型单一化、痴迷传统发动机技术研发的做法更是导致“一马”和“长马”销售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根本。虽然去年马自达打着“第二次发明内燃机”的口号在次世代马自达3以及CX-30车型上推出压燃版本车型,但消费者的不买账、“动力也不强”、“油耗也不低”,让它们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绝版”。转过头来,直列六缸发动机+后驱平台化的消息,及以“增程器”的方式“复活”转子发动机的消息,总让人感觉马自达在与时代“唱反调”。市场销量的缩水已成当下定局,未来长安马自达能否打好手里的牌?真的要拭目以待了。03.
前两年广汽菲亚特的销声匿迹,证明着这个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的意大利汽车品牌,两度退出中国市场。早些时候的年,维持8年之久的南京菲亚特其实给早期的中国汽车市场,带来过一些惊喜。而作为合资品牌中唯一能够与上海大众推出的Polo掰掰手腕的,就要数派力奥了。但后期,由于技术的落后,以及新车型开始受到其他品牌不断冲击,导致南京菲亚特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最近这一次,也跟品牌、集团未来主推豪华品牌业务的目标相关,广汽菲亚特退出中国等市场自然也成为了必然。在后期时段,广汽菲亚特的几款车型销量逐月、逐年走低,退出中国市场的同年4月,广汽菲亚特全国销量仅有90辆,惨淡至极。如果说菲亚特的第一次放弃中国市场是因为当年中外方合作不融洽,导致最新技术无法拿来放在国内车型上,那这第二次败走,则因为受其他合资、崛起的中国品牌产品冲击太强,导致销量惨不忍睹。不过,这样一个让国人略显失望、惋惜的品牌却在欧洲有着稳固的群众基础和稳定销量,“只在欧洲销售”的决定在近几年看,才应该是菲亚特正确的策略吧。04.
对于年便以合资身份入华的铃木来说,前两年的退出则诠释了文章开头“后劲儿不足的”这类合资品牌的结论。长安铃木的辉煌是汽车消费者有目共睹的,从上世纪90年代的奥拓车型开始,再到年年销量20万的态势,长安铃木随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一路走来,见证了不少。此前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一出,还觉着有些吃惊,但很快人们就察觉出其中的根本。随着国内汽车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无需再像20年前,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款价格相对低廉的微型车、小型车。而铃木自身起步于日本K-Car文化之下的基因,阻碍了品牌民用车产品线向着更进一步发展,愈发远离潮流。体型更大的轿车、SUV领域车型的匮乏,终于导致了铃木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的急剧下降。不过人们对于铃木的喜爱程度至今还有所保留,不知在未来,若铃木有望回归,他们将会带着一份什么样的精神?这还是挺值得期待的。中国汽车市场对于海外品牌是极具吸引力的,合资概念的引入不仅完善了他们的营销策略,也推进了中国汽车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如今我们能够见到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的崛起,这是共繁荣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对于那些对国人汽车生活产生影响、创造情怀的品牌,我们自然也希望他们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继续定义汽车潮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