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之后,又一家整车厂要将新能源部分单独设立公司运营了。6月6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将投资6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同时将申请专门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
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线、大手笔投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设立独立公司,加上智能网联方向的提出,广汽乘用车在新能源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广汽起步并不算早,也不算最激进的那个,而如今的快步伐是否会如广汽所愿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呢?
童济仁汽车评论编辑丨辰巳
广汽集团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董事会以全票赞成通过设立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方案,投资总额为6亿元。这意味着继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后,广汽新能源也宣告单飞。
事实上这一举措早先已有前兆。今年3月,广汽集团通过了广汽乘用车投资46.94亿元建设全新新能源生产基地,产能为每年20万辆。而在新能源公司单独成立后,还将继续增资22.64亿元用于该生产基地的扩建。仅今年上半年,广汽已在新能源领域投入70亿元。大手笔的投入是先决条件,然而广汽如今“看似略晚”发力新能源,还有哪些潜在的风险与机遇?
▎新能源资质——悬而未决的“尚方宝剑”
自年3月起,已有15家企业相继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其中传统车企中的新能源公司中包括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三家。根据这15家新能源车企的申报产能核算,年产能总数已经达到万辆,而我国到年的规划目标是达到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水平。如此看来,目前的产能规模已接近国家的预期。
不仅是产能规模,行业内对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新兴造车势力也存在褒贬不一的争议,这也同样会影响国家部委对于新进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查和监管,一定程度上会减缓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
因此,此时广汽新能源单独设立公司,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要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按照广汽方面透露的消息,新能源公司将向发改委提交资质申请和向工信部申报车型目录准入,而这个批复时间最快也需要16个月。
▎纯电动车型——产品路线的重新抉择
同样是在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投资项目参照传统燃油汽车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执行,而新建传统燃油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原则上将不再核准。这也就意味着新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将只限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
而回顾广汽乘用车过去在新能源产品线上的布局,就不难发现其发展路径相对较为复杂。从“十五”旗舰的混合动力起步,而近几年则重点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
年底广汽乘用车首款新能源车型GA5PHEV上市,采用了并非主流的增程式动力系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北京中科医院坑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