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致在试驾精致的紧凑级车型门槛并不

彭洋简介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147819.html

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蛋糕中较大的部分:比如中型SUV、中型轿车等已经很难再挖掘新的增长点,头部玩家们的目标更多是不犯错,不丢份额。所以另辟蹊径,挖掘抢夺小蛋糕的支线任务,逐渐成为大厂们共识要做的工作。

这两年,我们经常听到某个品牌要做“精品小车”。尤其是新势力品牌,其实在EV产品上是可以压缩成本空间的,但受限于能力和视野,大多数的纯电精品小车最终都成为了大一号的老头乐:机械素质原本就不是强项,智能化半吊子。

本田这边,严谨到保守虽然在新的市场格局中会显得慢吞吞,但优势在大厂产品的成熟度是足够高的,比如这次试驾的广汽本田紧凑级SUV致在ZR-V。

从外观上来看,最显著的特征是与灯组分离的大面积进气口,在此特征之下,我们会发现本田惯用的横向金属镀铬装饰在ZR-V上彻底消失了。这样的设计语言,是近年来运动车型的套路,配合上窄下宽的大嘴造型,会让你联想到很多性能车的脸庞:福克斯ST/RS、马丁,甚至网上很多人戏称的URUS。

视觉符号带来的熟悉感,比如前机盖和保险杠的分割方式,就是URUS同款。其背后的工程逻辑是制造工艺水平,借用Apple的LessisMore,在工业制造中靠纯粹的金属钣金来勾勒造型是有工艺制造门槛的。兰博基尼的情况当然有些区别,它可以靠熟练工人一台一台修整接缝,来保证整体造型的完整度。

这样的理念遍布车身所有的细节,接缝处不再布置宽胶条或者塑料装饰条来遮挡拼接焊缝,这种变化是ZR-V风格的基调,就像手机屏幕从宽边走向全面屏,你很难说出具体区别在哪里,但整体的风格和精致度是提升的。

延续这个思路,来看一下前后灯组的细节,几乎全部都是两个零件的直接拼接,如前保险杠下方的黑色装饰件像是通过上下层的穿透关系紧固在一起的,以及灯组和引擎盖、保险杠的三方关系也是如此。

本田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这种需要你走近观察,然后恍然大悟的“内秀”,确实相当符合品牌调性。官方称这套设计的思路出自“华服”,仔细品味的话,指的应该是利用设计细节和材质工艺来达到“华”的目的,而非闪亮装饰的堆砌。

相比外观,操控的感受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型格非常相近,灵敏、偏向驾控感受反馈的悬架,以及同级别中表现优秀的动力总成。

试驾场地是围绕宁波东钱湖展开的,整体以曲率不同的大小弯道构成。在过弯感受上,ZR-V并没有太多“SUV感”,如繁复的晃动和飘忽的重心变化,能给到这种感受的产品基本都来自传统厂商,或者说来自难以逾越的底盘悬架调校经验。

实际上,包括广汽致在ZR-V在内,本田的驾驶感受是非常一致的:良好的视野,灵敏的车身响应和动力响应,舒适但不缺乏支撑的坐姿等,所有的要素都是指向“便于驾驶,让人享受驾驶”。

为这一次的试驾做一个总结:致在ZR-V在我看来,最大的亮点是通过制造工艺的提升,改变了整体的设计风格。这种“工艺提升”带来的精致感是相对比较厚重有质感的,也是需要消费者掏钱买单的。回到标题,做精致小车对厂商而言是有门槛的,背后是理念和技术的支撑;消费者端,幸而本田拥有海量粉丝,相对认知门槛较低,能为厂家的“精致感”买单。

动力和驾控?还是本田的味道,照旧来想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qif.com/gqbt/12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